联系编辑部

电话:
0371-65330927
邮箱:
zhongguoguacai@caas.cn

您的位置:首页在线期刊2024年第12期

栽培密度与氮肥用量互作对叶用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、品质的影响

发布日期:2024/12/16 15:48:30 浏览次数:
栏目:试验研究
作者:丁芳,孙喜云,刘广卿
关键词:叶菜型甘薯;栽培密度;氮肥用量;光合特性;品质与产量;氮素吸收效率
DOI:10.16861/j.cnki.zggc.2024.0385
全文: PDF (下载次数:摘要(点击次数:

摘    要:为明确黄淮地区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叶用甘薯生产的影响,以颚菜薯10号为试材,采用裂区试验设计,主区为栽培密度(18、21、24万株·hm-2),副区为氮肥用量(800、1200、1600、2000 kg·hm-2),研究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叶用甘薯光合特性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氮肥用量对叶用甘薯品质影响显著,种植密度对叶用甘薯茎尖生长、产量、光合作用、氮素吸收效率影响极显著,对茎尖品质无显著影响。茎尖粗度、茎尖数、茎尖总产量、功能叶面积、光合特性、氮素吸收效率受交互效应影响显著。其中,D2N3处理(密度21万株·hm-2,氮肥1600 kg·hm-2)和D2N4处理(密度21万株·hm-2,氮肥2000 kg·hm-2)可溶性蛋白含量(w,后同)、茎尖产量较高,分别为83.68 mg·g-1、41 127.08 kg·hm-2和 86.36 mg·g-1、41 715.03 kg·hm-2,二者间无显著差异;D2N3和D2N4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分别为25.58、27.22 mg·kg-1,二者差异显著。D2N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D1N3、D3N3差异不显著,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;D2N3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,氮素吸收效率与D2N2无显著差异,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。综合分析认为,氮肥用量1600 kg·hm-2、密度21万株·hm-2的种植模式最优,可作为黄淮地区叶用甘薯生产的最优配置在生产中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