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栏目:试验研究
- 作者:郝刘斌,孙悦,冯璠,盖赵鹏,安金璐,王雅暄,杨瑶,郑素月,王春霞
- 关键词:草腐菌;培养料;理化性质;微生物群落演替
- DOI:10.16861/j.cnki.zggc.2025.0052
- 全文:
PDF (下载次数:) 摘要(点击次数:)
摘要:为优化草腐菌培养料发酵工艺,提高草腐菌出菇效率、出菇质量,分别从草腐菌培养料未发酵(C0)、四次翻堆后(C1、C2、C3、C4)、一次发酵完成(C5)和二次发酵完成(C6)7 个发酵阶段取样,测定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,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,检测培养料的微生物群落演替情况及在OTU 水平上评估培养料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间的相关性。结果表明,在发酵过程中,培养料的含水量(w,后同)和pH 均呈降-升-降趋势,最终分别为65.14%和7.15;电导率呈升-降-升的趋势,最终为2.47 mS·cm-1;总有机碳含量(TOC)C0~C1 阶段略微上升,后逐渐下降,最终为45.04%;总氮含量(TN)呈升-降-升趋势,最终为0.63%;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呈降-升-降的趋势,而漆酶活性整体持续下降,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.08、3.58、13.19 U· g-1。细菌群落中栖热菌属(Thermus)在C1~C6 时期均为优势菌属,而norank_f__norank_o__SBR1031 在C2~C6 时期为优势菌属。真菌群落中嗜热链球菌属(Mycothermus)在C1~C6 时期均为优势菌属。TOC 和TN 分别为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最显著的理化因子。